1.什么是農業信息化? 農業信息化是指在農業領域全面開發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,使其滲透到農業生產、市場、消費和農村社會、經濟、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全過程。農業信息化的內涵主要包括:農業生產過程信息化、農產品流通信息化、農業管理過程信息化和農村社會服務信息化。 二、農業信息化的三個特征: 1.建立關系網 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各種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用戶正在迅速增長,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變得越來越普及。借助先進的計算機通信網絡,農業生產者可以更加及時、準確、完整地獲取市場信息,從而有效降低農業經營的生產風險。 2.綜合 多種信息技術的結合,包括數據庫技術、網絡技術、計算機模型庫和知識庫系統、多媒體技術、實時處理和控制等信息技術;還有就是信息技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農業科技的結合。許多重要信息技術的結合,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過程和模式,農業現代化水平也不斷提高。 3、整個過程 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再局限于一個獨立的農業生產過程,或單一的業務環節,或有限的區域,而是在橫向和縱向上擴展。這些項目全面改善了農業生產經營中的薄弱環節,不僅充分發揮了農業原有的優勢,而且逐步改善甚至消除了農業原有的劣勢,大大增強了農業的競爭力。 第三,發展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: 1.農業信息化可以拓展農業生產的活動空間。 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可以使農業銷售突破傳統的地域限制,通過互聯網將農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,通過互聯網實現網上購銷和支付,從而拓展農業生產的虛擬領域。 2.農業信息化可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。 農業信息化提供信息參考,引導農業經濟增長。在信息化過程中,需要引進大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,可以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。 3.農業信息化可以促進農業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。 農業信息化通過資金、土地和勞動力的溝通和互聯,實現農業資源的實時動態反饋。以信息化為中心,資本可以實現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。